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包括)

2024-02-22 3829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怎么学习供应链管理
  2. 精益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3. 学供应链管理需要什么基础

一、怎么学习供应链管理

1、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人才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意识方面的滞后,导致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人才在中小企业中极为缺乏。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引进来培养、送出去进修、加强对在职员工的培训等方式,形成一支既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对进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2]

  

2、采用基于ASP的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

  

鉴于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基于ASP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信息系一统。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是一种较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模式,采用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也就是核心企业与他的渠道伙伴共同利用第三方投资建设的平台实现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功能,核心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不再投资、运营和管理其实现供应链管理所需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而是与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商达成协议,通过Internet直接利用第三方为其提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功能,并享受第三方供应链平台服务商提供的各种服务。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的专项工作,企业管理者如果独自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付出高额的沉没成本,而且随着企业本身业务的变化和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对这个供应链管理平台进行升级,这个费用更是难以估量。

  

当今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产品等竞争都离不开信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企业间的互补实现快速开发和制造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持。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在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共享。

  

首先,强化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能认为企业规模小就无需搞信息化:其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研究实施,做到既满足需要,又考虑到将来的升级发展,还要充分考虑到供应链各成员之间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接口问题;最后,要进行员工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一、供应链管理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以企业的职能部门为基础,但由于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性质、目标不同,造成相互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效率。因而很难实现整体目标化。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的网状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领域。

  

它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并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三、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念。

  

传统的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与销售的必要措施,是一种必要的成本。因此,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库存的转移,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这也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成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总成本。

  

四、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经营导向。

  

无论构成供应链的节点的企业数量的多少,也无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类型、参次有多少,供应链的形成都是以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正是由于有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了供应链的存在。而且,也只有让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供应链的更大发展。

  

二、精益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以顾客和最终消费者为经营导向,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最终期望来生产和供应。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精益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各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经营理念是从消费者的角度,通过企业间的协作,谋求供应链整体最佳化。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所有的活动,最终成为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过程。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供应链实际上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制造、转运、分销、零售等)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以顾客和最终消费者为经营导向,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最终期望来生产和供应。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还有以下几种特点:

  

1、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供应链管理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以企业的职能部门为基础,但由于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性质、目标不同,造成相互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效率。因而很难实现整体目标化。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削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的网状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领域。它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并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3、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念

  

传统的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与销售的必要措施,是一种必要的成本。因此,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库存的转移,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这也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成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总成本。

  

4、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

  

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经营导向。无论构成供应链的节点的企业数量的多少,也无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类型、参次有多少,供应链的形成都是以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正是由于有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了供应链的存在。而且,也只有让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供应链的更大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拉式”营销推动的结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都是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往供应链的起始动力来自制造环节,先生产物品,再推向市场,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是不会知道销售效果的。在这种“推式系统”里,存货不足和销售不佳的风险同时存在。产品从设计开始,企业已经让顾客参与,以使产品能真正符合顾客的需求。这种“拉式系统”的供应链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原动力的。

  

在供应链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为其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式各样的行业和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它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自己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这样在供应链上定位,成为供应链上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传统的企业运营中,供销之间互不相干,是一种敌对争利的关系,系统协调性差。企业和各供应商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每个部门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最优。与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市场形势好时对经销商态度傲慢,市场形势不好时又企图将损失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而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环节都看作一个整体,链上的企业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还应该一同去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为最终客户选择一件产品,整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都受益;如果最终客户不要这件产品,则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都会受损失。可以说,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一个关键。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只能以电话、传真,甚至面见达成信息交流的目的。能利用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甚至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虽然手段不同,但内容并没有改变。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操作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时减少失误。然而,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

  

四、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管理和控制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两节点之间都是供应与需求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可以认为它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3、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

  

4、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

  

一个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有三个意义:

  

1、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

  

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2、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上。

  

3、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错误成本去除,异常事件消弭)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与此同时,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主要有如下:

  

众所周知,有效的产品设计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多方面的关键作用。那么什么时候值得对产品进行设计来减少物流成本或缩短供应链的周期,产品设计是否可以弥补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为了利用新产品设计,对供应链应该做什么样的修改等这些问题就非常重要。

  

库存控制问题包括:一个终端渠道对某一特定产品应该持有多少库存?终端渠道的订货量是否应该大于、小于或等于需求的预测值?终端渠道应该采用多大的库存周转率?终端渠道的目标在于决定在什么点上再订购一批产品,以及为了最小化库存订购和保管成本,应订多少产品等。

  

配送网络重构是指采用一个或几个制造工厂生产的产品来服务一组或几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渠道商时,当原有的需求模式发生改变或外在条件发生变化后引起的需要对配送网络进行的调整。这可能由于现有的几个仓库租赁合同的终止或渠道商的数量发生增减变化等原因引起。

  

在供应链管理中配送战略也非常关键。采用直接转运战略、经典配送战略还是直接运输战略?需要多少个转运点?哪种战略更适合供应链中大多数的节点企业呢?

  

所谓直接转运战略就是指在这个战略中终端渠道由中央仓库供应货物,中央仓库充当供应过程的调节者和来自外部供应商的订货的转运站,而其本身并不保留库存。而经典配送战略则是在中央仓库中保留有库存。直接运输战略,则相对较为简单,它是指把货物直接从供应商运往终端渠道的一种配送战略。

  

由于供应链本身的动态性以及不同节点企业间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目标,因此对供应链进行集成是相当困难的。但实践表明,对供应链集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它能够对节点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那么集成供应链的关键是什么呢?信息共享与作业计划!显然,什么信息应该共享,如何共享,信息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设计和作业;在不同节点企业间实施什么层次的集成,可以实施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等就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包括)

  

信息技术是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在于应该传递什么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响是什么?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否作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

  

顾客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于其顾客的贡献大小的指标,这一指标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部货物、服务以及无形影响来衡量的。这个指标已经取代了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等指标。

  

这是供应链建模的重要原则。简洁的供应链能减少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负面影响,且可使:

  

②非创造价值的活动减少到最低限度;

  

③定单处理周期和生产周期缩短。

  

面向对象的供应链是以定单为驱动,以定单为对象,实现"一个流供应,一个流生产,一个流分销"。

  

集成是先进制造系统实现再造工程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供应链的集成不是简单的企业兼并式集团化,而是一种松散的藕合集成--凝聚与扩散有机结合:有不同形式的企业组织的联合式的集成;有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扩散,以融合形式的集成;有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形式的集成。这是一种非线性、协同方式的集成,使系统实现" 1十1>2"的总体效果。

  

网络化制造使企业组织形式从"机械型"向"生物型"转变,基于这种生产模式将向单元化独立制造岛型转变。这种生产单元具有自我组织优化的能力。为此,企业业务流程需要重组,实行强-强联合,简化生产过程关系结构,使每个企业都专注于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和项目,通过因特网和EDI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以虚拟组织的形式形成跨地区跨部门的动态联盟,这种精细的供应链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采购与供销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精细生产如果没有精细的供应与分销系统与之相配,整个供应链就达不到"三个一个流"的精细运作,因此,精细的供应链应实行 JIT采购法使之与JIT生产适应。

  

(6)基于因特网/EDI的电子业务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商务通信与交易方式,因特网、EDI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使供应链企业间的业务往来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其它业务往来投资。电子商务有两种模式: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和基于EDI的电子商务。由于因特网商务更为方便且费用更低,因而中小企业也能进入电子商务行列,形成两种模式并存共融的局面。

  

动态联盟建立在"强-强"联合思想之上,它使企业从"公司制"变为"联邦制",使企业以最小的组织实现最大的权能。从精细的思想来看,它能获得较好的成本效率,其成本效率来自优化的成本结构和虚拟结构的冗余的减少。

  

集成化的供应链模式,企业之间要求有较好的信息透明度,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应保持较好的沟通和联系,达到信息共享,使供应链达到并行化、同步化。要实现这种运营模式,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是封闭孤岛式的企业信息系统,而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也叫合作式信息系统。

  

根据作者的调查,许多负责供应链的高管在就职时缺少或没有任何供应链背景,这是因为许多CEO都没有认识到,供应链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活动集合体——它涉及许多业务职能和流程以及新技术,并超越了企业的界限。有卓识的CEO应该坚持只选用最优秀的供应链人才,他们必须拥有SCM背景:或接受过正式的SCM教育,或拥有丰富的SCM经验,或两者兼备。

  

CEO应该督促公司进行供应链基准比较和最佳实践分析,他们还应该亲自对比较和分析结果进行评估。CEO在参与衡量指标的设定时,首先要确保从客户的角度来评估公司绩效。其次,要保证衡量指标的有效性得到了公司多个最佳客户的确认。另外,CEO还要明确,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真实成本,应该成为衡量指标体系的一部分;所占用的总资产,也应该被考虑进去,等等。

  

以最佳实践为基准去设定合适的目标,并有效衡量实现目标的进度,这可以让CEO树立信心;同时,他还应该制定奖励和激励计划,鼓励员工在工作时考虑到的是整个公司,而不只是自己所在的部门。

  

先进的技术使许多极具前景的供应链发展机会成为可能,而CEO要做的就是花时间去了解这些技术。如今的供应链通常都很复杂,它们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如果供应链能够激发外部合作伙伴参与合作,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新技术使得SCM变得更为精细化,软件领域的重大进步,能让公司优化生产规划与配置,以及优化库存管理、仓储和运输系统。

  

为了避免低效率,CEO应该亲自参与制定销售与运营规划流程。在客户服务和库存方面,运营部门和供应链部门应该与销售和营销部门承担同样重要的责任。CEO应该充分了解各项跨职能供应链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帮助协调各项活动。

  

供应链因素(以及专业知识)应该成为商业规划包括销售和促销活动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成为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合同谈判的核心内容。如果CEO充分参与供应链管理,就会要求在相关的商业规划和谈判中,预见并明确应对重要的供应链问题。

  

有时候,过于关注短期目标会导致各种策略决策相互冲突,给供应链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有时甚至非常惨重。因此,CEO应该保持警惕,尤其不要让季度业绩压力来左右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学供应链管理需要什么基础

一、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传统的仓储,物流,配送.从上游的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市场调查,到下游的分销,到最终用户。可以帮助实现四项目标:缩短现金周转时间;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实现盈利增长;提供可预测收入。

  

二、供应链管理的7项原则: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设计更贴近客户的产品;时间延迟;策略性的确定货源和采购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等。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逋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最终把产品以合理的价格,把合适的产品,及时送到捎费者手上。计算机产业的戴尔公司在其供应链管理上采取了极具创新的方法,体现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优越性。构造高效供应链可以从四个方面人手:

  

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拉式”营销推动的结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都是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往供应链的起始动力来自制造环节,先生产物品,再推向市场,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是不会知道销售效果的。在这种“推式系统”里,存货不足和销售不佳的风险同时存在。产品从设计开始,企业已经让顾客参与,以使产品能真正符合顾客的需求。这种“拉式系统”的供应链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原动力的。

  

供应链管理始于最终用户。其架构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战略决定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需求传递战略则是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广采购战略决定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客户服务战略。第一步是对客户服务市场细分,以确定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期望的服务水平。第二步应分析服务成本,包括企业现有的客户服务成本结构和为达到不同细分市场服务水平所需的成本。第三步是销售收入管理,这二步非常重要,但常被企业忽视。当企业为不同客户提供新的服务时,客户对此会如何反应?是购买增加而需要增加产能,还是客户忠诚度上升,使得企业可以提高价格?企业必须对客户作出正确反应,以使利润最大化。

  

需求传递战略。企业采取何种销售渠道组合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这一决策对于客户服务水平和分销成本有直接影响。而需求规划,即企业如何根据预测和分析,制定生产和库存计划来满足客户需求,是大多数企业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良好的需求规划是成功地满足客户需求、使成本最小化的关键。

  

采购战略。关键决策是自产还是外购,这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此外,企业的产能如何规划布置,以及企业如何平衡客户满意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在供应链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为其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式各样的行业和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它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自己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这样在供应链上定位,成为供应链上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点是仿不了,就是别的企业模仿不了,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第二点是买不来,就是说这样的资源没有市场,市场上买不到。所有在市场上能得到的资源都不会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点是拆不开,拆不开强调的是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有了这个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第四点是带不走。强调的是资源的组织性,好多资源可能像个人,好比你拿到了MBA学位,这时候你的身价就高了,你可以带走。这样的资源本身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不走的东西包括互补性,或者它是属于企业的,好比专利权,如果专利权属于个人,这个企业就不具有竞争力。一些优秀企业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并且凭借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比如,沃尔玛作为一家连锁商业零售企业,高水准的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构造的顾客网络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于是,沃尔玛超越自身的“商业零售企业”身份,建立起了高效供应链。首先,沃尔玛不仅仅是一家等待上游厂商供货、组织配送的纯粹的商业企业,而且也直接参与到上游厂商的生产计划中去,与上游厂商共同商讨和制定产品计划、供货周期,甚至帮助上游厂商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沃尔玛总是能够最早得到市场上最希望看到的商品,当别的零售商正在等待供货商的产品目录或者商谈合同时,沃尔玛的货架上已经开始热销这款产品了。其次,沃尔玛高水准的客户服务能够做到及时地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给厂商,并帮助厂商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过去,商业零售企业只是作为中间人,将商品从生产厂商传递到消费者手里,反过来再将消费者的意见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反馈到厂商那里。看起来沃尔玛并没有独到之处,但是结果却差异很大。原因就在于,沃尔玛能够参与到上游厂商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中去,因此能够将消费者的意见迅速反映到生产中,而不是简单地充当二传手或者传声筒。

  

沃尔玛的思路并不复杂,但多数商业企业更多的是“充当厂商和消费者的桥梁”,缺乏参与和控制生产的能力。也就是说,沃尔玛的模式已经跨越了企业内部管理和与外界“沟通”的范畴,而是形成了以自身为链主,链接生产厂商与顾客的全球供应链。而这一供应链正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保障的,这就是它的一整套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离开了统一、集中、实时监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的直接“控制生产”和高水准的“客户服务”将无从谈起。

  

传统的企业运营中,供销之间互不相干,是一种敌对争利的关系,系统协调性差。企业和各供应商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每个部门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最优。与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市场形势好时对经销商态度傲慢,市场形势不好时又企图将损失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而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环节都看作一个整体,链上的企业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还应该一同去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为最终客户选择一件产品,整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都受益;如果最终客户不要这件产品,则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都会受损失。可以说,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一个关键。

  

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关键在于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此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应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共同计划、预测与库存补充的应用就是企业转向改善、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典型例子。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更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对于主要用户,企业一般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小组,这样的小组具有不同职能领域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主要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只能以电话、传真,甚至面见达成信息交流的目的。能利用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甚至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虽然手段不同,但内容并没有改变。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操作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时减少失误。然而,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要形成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从而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

  

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 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


复制成功